抓党建 密切联系群众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落到田间地头。作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48所乡村振兴工作队自入驻威溪乡复兴村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奋战在乡村振兴前线,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定期组织支部党员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讲话精神、学习探讨省市有关乡村振兴文件、宣贯《乡村振兴促进法》等;工作队还积极强化组织保障,建章立制,成立周例会制度和工作日的值班制度;每周召开村支两委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和安排,组织支部党员学习上级文件精神。
为防止返贫、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成立领导小组,根据反馈的情况,梳理人员,对监测户完善一户一档资料。按照县乡两级乡村振兴办的要求,对要求提供的25项资料,逐一整理成盒,为迎接省市和国家后评估检查做好准备。
作为“五个到户”工作试点村,工作队积极和由村支两委牵头组建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乡镇驻村干部、辅警、村民小组长、有帮扶能力的农村党员为主体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成立三个小组,设33名小组长,对接全村村民,认领微心愿,采取“一联一”或者“一联多”的方式确定联户名单,做到了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
在两个月时间内,采取“走、看、听、查、访”五举措积极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和村支“两委”成员错峰入户,摸底排查每户人口数、耕地面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子女上学、医疗养老、用水情况、住房面积、就业培训意向等多项内容。了解村民所想、所需、所忧,并将意见和建议一一登记备案,进行梳理汇总,并通过工作汇报、工作月报及时向所党委汇报,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走访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工作队与村民的沟通交流,拉近了村民和工作队的情感,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亲和力、向心力,为后续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兴产业 打好致富“攻坚战”
选准、选好帮扶项目,为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头等大事。工作队通过深入调研,与干部群众座谈,征求干部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在所党委的支持下,工作队组织带领村支两委班子前后前往益阳桃江和邵阳县考察竹器加工和油茶种植。通过调研和村“四议两公开”议程,最终商定:一是原有的村竹器加工厂增添设备扩大产能;二是根据可使用的土地实际情况,选择新建350亩油茶种植或是筹建光伏发电项目,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
“要想富先修路”。据调查,群众对村道拓改问题呼声最高。工作队及时形成报告汇报所党委,在所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对接省交通厅有关部门,拜访城步县县领导和县交通局,就道路建设进行了汇报,最终将2公里的村道硬化,6公里村道拓改纳入项目库。
资金支持是乡村振兴的后盾保障。针对村民急难愁盼而又无法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工作队积极向48所党委汇报,党建阵地、留守儿童老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提质改造等项目获得所资金支持。此外工作队还积极对接48所工会,通过在复兴村采购中秋物资缓解村集体经济燃眉之急。
展新风 筑牢乡村形与魂
实施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富裕,还要提升村民的精神风貌。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经过调研,改造完成村文化活动广场、增添村部大门,安装所工会捐赠的乒羽器材,绘出了一幅最美田边乒羽球台场,村部面貌焕然一新。
6月30日,举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文艺汇演,工作队借此契机向广大村民进一步宣贯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有关文件精神,动员村民激发内生动力,积极融入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10月12日复兴村举办了“重阳佳节,尊老敬老”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让留村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戏曲,舞蹈,独唱,小品等精彩纷呈的表演,现场掌声,叫好声不断。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整台演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老人们传达了乡村振兴,道德法制,文明家庭,美好生活等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为老人们送上暖心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工作队将依法依规,合理使用资金,启动所资金支持项目的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 任重而道远
在所党委、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48所驻复兴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接下来,工作队和村“两委”将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机遇,依据“党委领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群众自治”16字方针,因地制宜,加大建设,持续改善复兴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深化社会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